欢迎访问安徽旌德江村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
景区电话:0563-8046446
 
 
  走进江村  
 
江村历史
江村今日
人文历史
 
     
走进江村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走进江村
 
 
江福喜烈士
旌德西乡早期党组织负责人江福喜烈士         江福喜(1890—1941),又名江戟门,旌德县白地乡江村人。1929年,江福喜由谭笑萍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在党的领导下,江福喜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坚决同国民党 派做斗争,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   1932年3月,中共旌德县委在江村秘密建立,后转移到板桥碓山。谭笑萍任县委书记,江福喜、程宝三任县委委员。县委下辖下洋、白地、洪川、庙首、板桥、江村等6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20余人。同时在江村成立旌德县苏维埃政府,程宝三任主席,江福喜、谭笑萍、洪士珍、潘枝华为成员,参加领导工作。随后在江村还成立了农协会、妇协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当时党和各地群众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宣传革命道理,扩大组织力量,发动农民向地主豪绅作斗争。江福喜后来又成为江村团组织的负责人,带领农村青年参加以反帝反封建为主的革命活动,西乡一带掀起轰轰烈烈的农-动。   1934年初,江福喜在程宝三领导下,任江村党支部书记,负责江村党组织工作。当年底,党员程天星被捕叛变。设在泾县漕溪党的负责机关派党员董若易来旌西通知江福喜,要严密注意程宝三的动向,因为他的胞弟程天星在徽州岩寺叛变。3月9日晚,叛徒程天星、伪区长芮庶康带领国民党县自卫队进江村清剿,包围了江福喜的房子,鸣 -,入室搜查。当时青年团负责人洪士珍奋勇-,当场被杀害。江福喜和江凤荪两家20多担稻谷和两头肥猪被抢走。程宝三、柳纪元、朱晏如、江小妹、江根子等20多人被捕,先关押在庙首乡公所,后押至县城。江福喜与江凤荪因事外出,才免遭其害。他得知家中遭劫,趁着黑夜,逃至绩溪百坑村岳父家。翌日,由百坑去芜湖,后转移合肥舅舅家隐蔽,直至7月才回家。不幸被旌德县调查室获悉,立即将江福喜与江凤荪逮捕关押,刑讯逼供,要他们写自首书,把过去的事情交待清楚。他们虽受尽酷刑,均未承认。江福喜与江凤荪坚贞不屈,保守了党的秘密。事延多日,敌人一无所获。终因“证据不足”,乃交保开释了事。   1938年秋,新四军军部移驻泾县云岭后,寻找地方党组织联系,扩充新四军兵源。旌德特支与军部接上关系后,旌德党组织开始恢复活动,并选派青年去军部教导队受训。江福喜、江金根(江福喜长子)、江告花等人同时被派往泾县茂林受训。当年底,学习结束,回乡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40年元旦后,皖南特委书记李步新通知胡明工作调动,要胡明担任旌德县委书记,并派交通员带他到旌德西乡下洋村谭笑萍家中。谭笑萍即通知一些地下党员与胡明见面。其中有知识分子党员,如白地的谭浩,板桥的吕炯,三溪的汤太元等;农民党员有江村的江福喜,三都的王士桢。接上关系后,胡明就在西乡、东乡和北乡开展活动,具体安排党员的工作,重点是发展农民党员。活动地区以西乡为重点,兼及东乡和北乡。在发展农民党员工作中,江福喜利用社会关系,开展党的组织发展工作,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经过一个时期的组织发展,重新建立了旌德县委,胡明任书记,江福喜、王士桢等人任委员。县委下设三个区委。西乡区委书记是黄厚如,委员有徐松林、袁成发。江福喜分工负责西乡片工作,西乡发展的党员在全县数量最多。   1940年初,县委书记胡明派江福喜去旌绩交界的大山区黄高峰附近的王家庄开辟工作,江福喜先发展了王必英入党(江福喜当时是中共旌德县委委员、王必英的娘舅),接着又发展汪家齐、程开元等人入党。胡明、江福喜指示王必英和汪家齐等人在当地秘密发展组织,扩大党员队伍。他俩在王家庄、五百担、百坑、戴家坦、陶湾里、唐家、水山下等地共发展了30多名党员。1940年4月,先后在王家庄共建立了6个支部。在胡明、江福喜领导下,成立了中心支部,由汪家齐任中心支部书记。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江告花秘密叛变。1941年1月21日夜,国民党行动队长江端、叛徒程天星带领行动队,突然包围了江福喜家,声言奉命捉拿共产党,不问情由,逮捕了江福喜、江金根父子俩。随即押往县调查室,严刑拷打,刑讯逼供。尽管国民党 派用尽了各种酷刑,江福喜、江金根父子俩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始终没有暴露党的机密。他们秘密组建的旌(德)绩(溪)边党组织没有受到破坏,维护了隐蔽在黄高峰的中心县委胡明等负责同志的安全,保存了党的力量。不久,江福喜父子被押往泾县。1941年3月5日,江福喜在泾县城外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江金根被押回旌德,经具结保释回家。当年10月,特务头子江端又密告江金根、洪继根,说他们在山背后的社屋坑藏进了共产党,送了许多米给胡明和汪老田,接济了游击队。国民党伪专员徐世良(叛徒)借到江村开会之机,突然将江金根、洪继根2人逮捕。10月22日,江金根在押往县城的途中石井岭头惨遭杀害。同日,詹凯也在板桥被徐世良杀害。   旌德西乡的党组织,在皖南事变前起了不少积极的作用。在发展党员、开展活动,掩护县委,转送干部,通信联络等方面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作为旌德西乡早期党组织负责人的江福喜,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是一个播撒革命火种的人。 江氏父子,为党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业绩一直为旌德人民广泛传颂。     来源:新四军研究会会刊 作者:喻忠国
寻梦经典与沧桑——图说漫游江村
 江村的千年底蕴在悠悠的洗礼中,逐渐沉淀出一份独特的雍容,向世人展示出一种低调的华贵。走近她,一晃神便留在了她清澈的眼眸里,高耸的马头墙并非孤傲,古朴的花窗也并不寂寞,她们静静的留守,只为你的停留……。 光与影在晨曦中的变化让江村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春节的红灯笼高高挂起,为了指引归来的家人。聚秀之美,美在四季、美在千面、美在绝不仅仅是你看到的那一回。村里那窄窄的石板路,见证了多少风雨兴衰,可不可以说因为见多识广,所以在喧嚣的当代,她才能如此淡定自若,从容不迫。天空碧蓝如洗,在这样的映衬下,只有见过的人才知道你有多美。虽然曾经繁华不在,却留下无数的遐想,窗棂上的雕花,是需要多少日夜才能从能工巧匠的双手中诞生呢?牌坊,仰头观望,每一个斑驳 的细节,都在向人们透露着当时的风云涌动,赫然矗立的身姿,是她默默无言的庄重。祠堂,对旧时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除了脚下的土地,便是心中那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祠堂。可以说,祠堂在以血缘为基准的宗族关系中,有着最为神圣的身份。祠堂的外观,一寸方圆,木雕砖雕花样繁复,精细程度令人赞叹。建筑是沉寂的生物,人则是灵动的生命。这一位是不是小说中所说的身怀绝技的守祠老人?最迷人的莫过于人间的烟火气息,小编真心觉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一定很幸福。古井,时光的窗口,天色泛白,勤劳的妇女提水浣洗,听一听你一言我一语的喜怒哀乐。那安然的神态让人绝对相信这十几步路是她每天必经的舒心之旅。人生如梦驹过隙,幽深巷口影依稀,让我们一起来到江村,慢慢去寻这小巷的尽头…….。(文章及部分图片来至微旌德)
江石溪(江泽民主席的爷爷)
江石溪(1870—1933),原名汉,石溪乃其名医。江都文化名流。江石溪是济阳江氏的后代。其祖上曾生活于安徽旌德县白地乡江家村(2001年5月21日,江泽民亲临江村,瞻仰祖居,并题字留念)。 江石溪父亲到扬州后定居到江都县仙女庙河南(今江都镇利民桥南桥堍),现为江都文化保护协会。1915年,江石溪举家由仙女庙迁扬州东关街田家巷。从这里开始了新生活,江石溪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工作上。1924年迁住便益门大街57 号,1929 年后搬迁至东圈门街16号。这座老房子为清同治年间江西吉安知府何廉舫旧宅的一小部分。该旧宅前后五进,前进门堂一间,左右厢房各一间,中、后进各有正屋三间,隔以天井,两侧有火巷相通。大门为雕花青砖门楼,白矾石门槛。江石溪始构此屋时,厅屋用书柜隔间,中悬江都余小池隶书联:“秋水掬来双手月,青山行过半身华。” 今该宅虽有部分搭建,但原貌尚保存完好。现辟为江上青烈士故居。 咸丰六年(1856年),旌德连年遭受旱涝虫灾,加之清军洗劫太平军,眨眼间,百姓流离失所,城乡饿殍遍野,江村也是十室九空。江石溪的父亲江振鑫带着家小从芜湖水路顺江南下至南京、扬州,逃到江都。他是一位从事木工手艺的普通劳动者,精于木雕、箍桶等手艺,到江都后,在仙女镇开了一“振鑫”木匠铺,战乱平息后,一直未返祖籍。后因人地两生,家道贫穷,较早谢世。父亲早逝,使他过早地承担了家中的重任,在“才拙谋生苦,家贫偿债难”的艰苦环境中,仍能坚持苦读自学,他在青年时期在妹夫朱右村帮助下,回祖籍徽州应试秀才。江树峰在《忆父吟》诗中说“徽州曾应秀才试,多蒙姑丈朱右村。”由于他德高望重,且知识渊博,知书达理,十里八乡的人们家里遇到大事,便常请他拿个主意;邻里村舍间起了大的纠纷,也少不得请他出面调解,翘望作持平之论。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24岁的江石溪奉命成婚。妻子范氏(1873—1956)温柔贤淑,心灵手巧、极是纯朴明理,甚得众人褒奖。 张再生《江石溪内侄忆姑父》中范朝茂、范朝盛回忆“姑父姑母悯恤我家孤儿寡母,不仅经济上频频资助,而且家务方面都亲自操劳,包括我兄弟俩上书攻学、娶亲立业。每当地、栽秧时刻,姑父姑母就从扬州赶到沙洲的三十三圩(今头桥镇安帖村三三组),帮助我家农忙。姑母是家务里手,一到娘家,水也来不及喝,就更换城市会客的服装,着手准备好的青布褂裤,赤脚下田。她有基本功,农技熟练,常打头趟(这需要手脚快的人)。圩中庄邻,看到就赞:扬州姑妈,不像城里太太。我姑父是个文人,田务事插不上手。他也不闲,就在家里带领我们伢子们拣菜、劈柴。围裙一系,真像个厨师,手中剁着自己带来的鱼和肉,嘴里谈笑风生,弄得我们高高兴兴做事,跳跳蹦蹦跑路。一到时间,就开中午饭,有菜有汤,香甜可口。还指挥我们抬着、拎着送‘小中’送‘晚茶’到田头供应。他老人家一到那里,与老老少少有说有笑。人家常夸:扬州姑姑(方言姑父喊姑姑)没有文人架子,跟我们泥腿子也谈得来,了不起”。 1927年军阀混战,江石溪因避战乱,举家来通,住江世俊所在的南通的宿舍。1927年起幼年江泽民就随父母在此居住,直至1930年局势平息才随家人返回扬州。 江石溪一生未仕,饱经磨难,唯有两件事最为欣慰:一是没有追逐“浮名”,毕生致力于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曾协理张謇兴办实业和学校,留下了自己济民救世的“诗囊”(《梦笔生花馆诗集》);二是家庭团圆,实现了“要好儿孙各象贤”的宿愿。 1933年9月,江石溪先生病逝扬州,终年63岁,归葬于江都县仙女庙大王庄南(今江都水利枢纽引江二站东南角)。前江苏省省长韩国钧挽江石溪联为:                 向秀赋方成,惊听笛声到邗上;         江郎才未尽,尚留诗卷在人间。   
江村故事
 传说故事之一:金鳌峰的传说       传说,某朝代的皇帝有两个皇太子,密谋争夺皇位,不料败露,父皇大怒,下令捉拿处之。太子得悉,迅即逃入空门当了和尚。数年后,他俩成了高僧云游四海,寻地建庙。一天,他俩到金鳌峰下,见一块平地,就撩起袈裟旋势盘坐,不料地动山摇,二人一时迷惑。步入江村了解地貌山情,便知此峰为金鳌峰,亦称船形山,江村犹如长江,而金鳌峰的“鳌”正是龙的别称,蕴含江中藏巨龙,此外,船形山象征巨轮在江上乘风破浪。和尚又环顾江村,但见村口有青狮白象二山分把左右,象山鼻上有宝塔高耸,两山之间数十亩之广的聚秀湖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汇聚了从金鳌峰流下的双溪。于是,和尚便在一块石碑上写下“此村乃风水宝地,旺门江氏辈出人才”。随后离去。据说,兄长到了九华山,后被传为地藏王,兄弟到了齐云山,被传为天玄大帝。  传说故事之二:叉拉子菩萨的半边泥脸        在距江村溥公祠200米,往三节的杨子岭头,有一古庙,名张巡庙,又称东平王庙(明建筑,毁于60年代初)。庙内壁画栩栩如生,盘在厅中大柱上的巨龙镂空雕刻,是用一根大钉固定在木柱上,菩萨林立,壮观而威严,小孩都不敢入内。在众多的菩萨中有一个叉拉子菩萨,它的脸有一边是泥做的,这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过去村中和附近的产妇如遇难产,家中人就要去求叉拉子菩萨。有一次叉拉子菩萨外出回来,路过溥公祠,见庙内的龙在溥公祠前的塘中洗澡,就问其何故来此洗澡,龙说要把整个村庄洗平,叉拉子劝龙赶紧回庙,龙不肯,只见村中雨水猛涨,叉拉子便对龙大骂:“孽畜,还不赶快回庙”。于是龙和叉拉子争斗了起来,在打斗中,叉拉子的半边脸被龙爪抓破,叉拉子随手从地上抓了一把泥巴把破脸捂了起来。从此叉拉子菩萨的半边脸变成了泥脸,龙也被逮回庙里用钉子钉在了木柱上不得动弹了,当时还流了很多血。据说之前人们常见到龙在庙前塘中喝水呢。       从这个传说我们能感受到当时庙内的雕刻精细,绘画精美其工艺似神化。 江村,人杰地灵,风光迷人。
江村十景
                                                                  江村十景         1、黄高晓日--村东数里,有黄高峰,海拔1143米,山上有韭菜岩,山腰有石磴数百级。北峰之东有风洞、水洞、火洞诸胜,峰巅为日出之地,每逢天晴,一轮红日喷薄而出,象大姑娘一样羞羞答答冉冉升起,继而腾空,光芒四射,给人一种清新温暖之感,令人心旷神怡。江氏第五十七世孙起龙有诗赞曰:“晴云蒸晓日,曙色太华巅,莫道扶桑远,黄峰别有天”。       2、箬岭晴雪--村之西南,有一箬岭山,山背面为歙县地界。该山山势峭拔嶙峋,奇峰突兀,黄山峙其右,白岳峙其左,金鳌峙其中,立村口观之,诸峰烟雾环绕,严冬雪后,银装素裹。雪后放晴,银光一片,如同明镜耀眼,又同银缎披盖。江氏金鳌派宗谱有诗喻曰:“白龙昨夜清兴发,散舞天花飞玉屑,一轮红日醉蓬莱,箬岭峰头饱晴雪。”       3、天都耸翠--1917年6月,受命于中华民国代理国务院总理的江氏金鳌派后裔江朝宗有诗赞曰天都:“行到江南景色殊,烟鬟个个拥天都,千林列秀迎朝日,为访仙人问有无”。天都系黄山天都峰,距江村数十里,天气晴朗之际,若站立村头远眺,可望天都山峰高耸,古松依稀,此谓天都耸翠也。       4、金鳌飞瀑--金鳌山立于村东,形同屏障,系江氏金鳌派始祖江韶定居之地。此山亘古连绵,峰峦回合,山水清明,后遇山洪暴发,山崩地裂,从上到下出现了一条数十丈的沟壑,岩石裸露,草木不生,远远看去,象一道飞流直下之瀑布,自然形成一大景观,故称金鳌飞瀑。后人作诗赞曰此景:“白练横空响翠涛,雪花飞舞戏金鳌,山灵竟献云岚秀,引得诗人赋兴豪。”       5、豸顶桃花--“披星戴月插桃花,要与天孙斗云锦。”这是民国初代总理江朝宗赞美豸顶桃花之绝句。豸顶山位于村北,山上桃树成荫,年年春季桃花盛开,漫山红遍,芳香飘逸,蜂飞蝶舞,宛如陶渊明的《桃花源》,怪不得江公赞美豸顶桃花敢与天孙云锦比美。       6、茆龙红叶--茆龙山位于金鳌山下,山上山下枫林参天,深秋时节枫叶经霜,自成红色一片,其景致十分蔚伟壮观,名人有诗称赞:“山自东来号茆龙,秋深红叶秀灵钟,此人妙趣谁能识,共道斑斓景万重。”        7、狮山暮雨--狮山位于村口,形同雄狮俯卧。年年春天天气无常,傍晚时下起细雨,如同挂丝,与村中炊烟溶为一体,朦朦陇陇,有诗赞曰:“暮烟起山中,暮雨来山外,一塔持其间,欲分还复会,烟雨两模糊,朦朦不可绘”。       8、羊岗夕照--羊岗俗称羊山,距村西三四里,与村口聚秀湖和文昌塔相对,是村人观日落之处,该山石岩裸露,大小不一,远看象羊群游牧。特别是西阳西照,文昌塔倒影聚秀湖中,水天一色,别有一番风景。为此有诗赞颂:“怪石类羊群,明湖塔影长,夕阳无限好,月影吐高岗。”       9、双溪夜月--村口狮山与象山两侧,各有一条小溪,源于金鳌山麓,潺潺流水绕村而过,汇入聚秀湖,如同双龙拱珠,形成独特风景,江氏金鳌派宗谱有诗赞颂:“众山环拱绕双溪,中有幽居万绿齐,玉笛何人吹夜月,银河倒挂接天低。”      10、聚秀荷风--“迳曲溪深翠依空,清芬几阵送荷风,披襟且向池边立,万叠云山一鉴中。”这是一首赞美聚秀荷风的诗篇。村口聚秀湖,又称荷花塘,为人工开凿,面积十余亩,湖内种遍莲藕,每年春夏,荷叶滴翠,荷花怒放,几阵清风徐来,送去花香万缕,游人观之,不忍离去,此情此景不亚于现代散文学家朱自清描绘的《荷塘月色》。
灵秀江村
            江村,座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山脚下,安徽省旌德县境内,距黄山风景区三十多公里,205国道依村而过。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的祖祖辈辈就生活在这里。二00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泽民主席亲临江村,瞻仰祖居,探望乡亲,并题字留念。       江村,枕山环水,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侍立,后有幽谷深藏,村中双溪环绕,汇锁村口聚秀湖。聚秀湖周旁古庙宝塔,诗碑堤栏,垂柳秀荷,相映成画。徽商及仕宦的积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       江村建村近1400年。据江氏家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地,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孙江韶遍游黄山白岳,终择旌西金鳌山族居,始称江村。       独特的风水、昌盛的文风,使得江村千百年来“高官代代有,人才辈辈出”。饱经千年世事沧桑的江村,境内牌坊、祠堂、老街、名人故居保存完好,千年古韵依旧。江村孝行、青史留名,古来昭传,拥有皖南地区唯一的一座孝子祠,应该说江村是靠集历史文化孝道之内涵于一体、大江南北属一绝————进村有故事、入目皆文章。相传出于风流才子唐伯虎之手的江氏祖画至今鲜艳夺目。江氏宗谱历经千载,全套22本,20世纪二十年代与曲阜孔氏、爱新觉罗氏族谱同被举荐参加巴拿马万国谱牒大会,被史学家称为中国三大宗谱之一,现被纳入国际徽学研究范畴。江村现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12处,村中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书舍9所,藏书万册,以及学子8千余人抗战时期的六县联中。       厚积的历史文化蕴育了江村英才。明清时期,造就了126位进士、举人、民经,民国初十年出学士、博士19位。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唐侍御史江全铭,明顺天府推官江文中,明湖广分巡江廷寄,明护理南河总督清河道江瀚,二品顶戴翰林编修江澍昀,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品顶戴江麟瑞,清代医学家“人痘接种法”发明者江希舜,清翰林编修、书法家江志伊,民国为国捐躯的海军将领江泽澍,《语丝》发起人之一、著名民俗学家江绍原,民国代总理、北京市特别市长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绍杰,被美国威尔逊总统亲授博士衔的社会党领袖江亢虎,还有文化巨子胡适夫人江冬秀,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泽民主席之养父),数学泰斗著名数学家江泽涵等都出自江村。这在中国古村落中实属罕见,为徽州许多古村落望尘莫及 。       素有“皖南第一风水宝地”美誉的江村景区,目前已重现历史上的“小杭州”美名风貌。祠堂飞檐重阁,雕梁画栋,再现古朴威严。其生态旅游以“住农家房、吃农家饭、赏古村景”为主题,堪称中国安徽“两山一湖”旅游圈中一大亮点。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AAAA级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皖南第一风水宝地、江泽民主席祖居地——中国江村欢迎您!
江村历史
    江村建村近1400年。据江氏宗谱记载,夏禹国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儿子启封于江国,是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孙文学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时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孙江韶性爱山水,是位著名的风水学家,他遍游黄山、白岳,发现旌德金螯山浑然淳厚,有蓬勃不可遏之势,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徙卜居旌西金螯山建村族居,始称江村。    江村,枕山环水,阡陌纵横,山川灵秀,前有山峰耸然侍立,后有幽谷深藏,金螯雄居其中,狮山、象山卧居江村村口左右。村中龙溪、凤溪环绕,汇锁村口聚秀湖。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庙宝塔,诗碑堤栏,垂柳秀荷,相映成画。有诗云:“日照古庙生紫烟,湖中聚秀狮山影。龙恩浩荡今犹在,夜空荷香江村情”。徽商及仕官的积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江村人曾用诗赞美村口的水口文化及蕴含的诗情画意:“金螯古迹八朝留,村容美景似杭州。三潭印月侪聚秀,文昌宝塔若雷峰。”    据史查,清咸丰年间(1855年-1860年),江村连年遭受严重的旱涝虫灾,加之太平天国残兵劫掠,江村“十室九空,遗子之民至于相食,所存者不及嘉道盛时百分之一。”村民背景离乡,流落四方,难民大多从芜湖顺江而下,及至南京、扬州落户。江泽民主席的尊祖,就是这个时候迁居扬州的。村中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书舍9所,藏书万册,以及育子弟8000余人的抗战时期六县联中。明清时期,江村造就了进士18人(其中授翰林院编修4人),文举人42人,武举6人,另有明经40人,辟举4人。民国初十年出学士、博士18人。这在中国古村落中实属罕见,同时,也为徽州许多古村落望尘莫及。    厚积的历史文化蕴育了江村英才。“豪杰梓刻家谱中”,其中主要代表人物:唐侍御史江全铭,明顺天府推官江中文,明湖广分巡江廷寄,明护理南河总督清河道江瀚,二品顶戴翰林院编修江树昀,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品戴江麟瑞,清代医学家“人逗接种法”发明者江西舜,清翰林编修、书法家江志伊,民国为国捐躯的海军将领江泽澍,《语丝》发起人、民俗学家江绍原,民国北京市特别市长、代总理江朝宗,民国安徽省长江亢虎,还有文化教育巨子胡适夫人江冬秀,革命烈士江上青(江泽民主席之父),数学泰斗著名数学家江泽涵都出自江村。
人文历史——近祖三公
    江氏远祖,大约公元前2600 - 2000年。世系不详。江氏始祖始于江氏第71世江革(大约2000 - 1600年前)。江革,齐国临淄人,一生事母至孝,人称“江巨孝”。东汉时。曾举孝廉为郎,补楚国太仆,继升五官中郎将,谏议大夫。所生三子皆同朝为官。因其巨孝的家声和显赫的地位,赢得族人敬重,被后来历代《济阳江氏宗谱》尊为一世始祖。自江革以后,族中形成同宗多宗派格局,每派自成一支,因各种原因迁居各地,其起始人即成为江氏各支宗的近祖。    济阳江氏金螯派形成于公元600 - 630年,距今1300年左右。于隋末唐初之间。其中有三公,对江村建村、发展有很大贡献,很值得一表。他们分别是:      迁旌始祖韶公(二十世):江淹五世孙,江革二十世孙。器度不凡,识量超迈。因宣城居所嚣杂,所以遍游郡治山水,喜旌西山形秀拔端厚,迁居旌德金螯山下。子孙繁衍,蔚起人文。为“江村”。“江村”发端原于此。      二十九世金螯派从厚公:若海公子,名仁。立身为人正直,处世精辟,奄有金螯全,拓地开基,江村始渐繁盛。后世推为江氏有功之祖。     其同宗:二十九世从义公由旌德金螯迁往太平长源江村(太平长源祖);二十九世从简公由旌德金螯迁泾县枧坑;二十九世从龙公由旌德金螯迁泾县溪口。      二十九世金螯派从政公:若虚公子,名正。性温厚笃实,审时度势,见识过人,以守兼创,家声丕振。后人赞其:“宽而有容,宅衷以诚。开基创业,佑启后人。”
人文历史——明清五进士
     据江谱《仕宦表》记载,明代以来江氏族人跻身于文职官员约80人,武职31人。其中明清两朝的进士有18人。.我们选择其中的五人略为介绍。这五人,一是轰动江南的父子同朝为官的江氏第48世江汉(1472年中进士)和三十年后其子江文敏(1504年中进士)。 故里江村为他们树起了两座雄踞老街的”父子进士坊”,至今岿然伟立,闻名遐迩;二是六分祠祠主江溥;三是为纪念明代进士而修建的古今罕见的汉白玉进士第坊,著名的进士江廷寄;四是济阳江氏金螯派五支宗谱归拢合修者进士江志伊。以上五位是江村436年间颇具影响的文化人物。以下简而分记:      江汉(四十八世):字纪南,二十二岁中天顺壬年(公元1462年)文魁,明登成化壬辰八年(公元1472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升员外郎中,钦差敕鲁王及云南赈济,简放湖广宝庆府致仕。七岁能文,郡守袁公十公器重,后果为旌甲科轫发之人。江汉为官慈祥,爱民如子。著虚舟(号)文集十卷行世。生于公元1441年,卒于公元1501年,享年61岁,入祀乡贤祠。      江溥(四十八世):字纪源,明成化丙午(公元1486年)科举人,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进士,官授河南淆川县教渝,未终人归,杜门教子,施才敦族,乐道轻势,非公事不履宫庭。当时,知府顾、薛等官员深敬之,临卒登门蔚唁不已。江村远近受惠者众,普为传诵。生于公元1447年,卒于公元1509年。去世后二十余年,被朝廷追赠为顺天府推官。      江文敏(四十九世,江汉次子):二十岁中弘治甲子(公元1505年)进士。初授南阳推官,敕南京刑事、贵州司主事,升员外郎中,历任河南、河北道及松潘等处粮储兵备副使。生于公元1484年,卒于公元1523年,终年四十岁。入祀乡贤祠。著《狮山文集》十卷,《麓堂诗话》四卷,《校五径七书》二十卷行世。      江廷寄(五十一世):二十八岁中明辛酉(公元1516年)科举人,明隆庆戊辰(公元1568年)进士。官工部郎中,因督修“慈宁”、“慈庆”两宫有功,任湖广分巡道升按察司使司,布政司参议。      江志伊(1859-1929):旌德新学创始人。自幼从父在浙江奉化读书,19岁补生员(秀才)后回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顺天乡试同考官,补贵州思南知府。.后分别任教于安徽芜湖第二农业学校、省立第五中学。晚年在旌创新学,在江村创办公立养正初等小学堂,设有男女两部,开本县女子新学之先河,著有《沈氏玄空学》四卷和《农书述要》十六卷。《金螯江氏宗谱》修订发起和有功之人。
人文历史——民国四要员
      江绍杰(1877-1932): 清光绪甲辰科进士。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历任吏部学治按教习,京师高等审判厅推事,江苏省高等检查厅检查长,苏州府知府,苏州民政长,江苏高等审判厅厅长,政治会议议员,参议院议员,安徽安庆道道,民国安徽省省长。            江辛(1873-1946):光绪癸优贡,旋中本科举人,并钦点主事。1911年加入孙中山同盟会,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广州起义、省港大罢工和北伐战争等。北伐后任安徽省教育厅三科科长,省督学;安徽大学文牍,宁郡第八中学校长,宣城师范校长等职。1906年,江辛和清翰林院编修、教育家、族人江志伊创办官立旌阳高等小学堂,为旌德县第一所新学。 民国初年,政府曾委派江辛任颖上县知县,因其不愿从政而未赴任。江辛终身从事教育、爱好书法、诗歌,有《宁属六县联中校歌》(江辛作词)留世。词为“宣州沦陷寇氛张,校址远徙旌西乡。四山环绕好风光,弦歌不辍武维扬。生徙分集志坚强,分校宣泾并飞翔。誓灭顽敌驱豺狼,千秋万岁中华长!”其长子江康世、次子江强世均为教育工作者,堪称“教育世家”。        江康世(1908-1946):字慎园,著名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学政法系毕业,获硕士学位。曾任芜湖一中训育主任,宣城四中训育主任。1936年在宣城县创办宁属六县联中,任校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江康世在其父江辛,族人等帮助下,于1938年初,将原六县联中的校印和部分沦陷区的师生,带到旌德江村,艰苦创业,恢复了宁属六县联中,任六县联中校长。在江康世担任校长的八年间,六县联中在江村共培养学子八千余人。宁属六县联中也成为当时皖南最有名气的学校之一。       江绍铨(1883-1954):名亢虎,是“中国社会党”领袖,著名学者。1921年以中国社会党代表身份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三次代表大会。次年在莫斯科参加远东革命政党大会,会晤了列宁、托洛茨基、布哈林等。 江绍铨主要著作和文集有《洪水集》、《缚虎记》、《新俄游记》、《台湾追记》、《南洋巡回记》、《天宪管窥》、《中国近代元首印象记》、《中国社会改革》、《江亢虎文存初编》、《江亢虎最近言论集》、《江亢虎博士演讲录》等。
人文历史——现代四江氏
    公元1923年济阳江氏金螯派宗谱脱稿时,江村获大学学士以上学位的已有17人,其中博士4人,江绍铨、江绍原一对兄弟博士,是江村继“父子进士”之后的又一历史辉煌。这里仅择有代表性的五人简述:      江冬秀(1890—1975):原名端秀。现代著名学者胡适夫人。江冬秀父世贤,清末布政司经历加二级,早逝;母吕贤音,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吕佩芬(旌德庙首人)之女。江冬秀与胡适两家相距四十里,原即沾亲带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胡江两家联姻。胡适订婚后,即先后赴上海、美国求学,时经十年尚未结婚。民国六年(1917年)胡适回乡赴江村会晤江冬秀。胡适在外多年,江冬秀虽未婚嫁,却常往胡家侍奉婆母,以尽媳责,令孝母的胡适颇为感激。民国七年(1918)除夕,胡适在绩溪家中与江冬秀举行文明婚礼。民国三十年(1941年),江冬秀由上庄回江村省亲时,见杨桃岭一带古道年久失修,坎坷难行,遂慨然捐资修复,至今犹为乡里感怀。解放后与胡适双双病逝于台湾。       江绍源(1898—1963):宗教学和民俗学家。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两次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从事民俗翻译和研究,是《语丝》发起人和主要撰稿人之一。与鲁迅交往甚密。建国后,江出任江西大学教授。1956年后从事编辑工作。著作有《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宗教的出生和长成》(译)等。      江泽涵(1902—1994),中国数学界泰斗,代数拓朴学主要创建人。江泽涵1922年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193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31年夏回国任北京大学教学系教授。从1935年中国数学会成立时起,江泽涵就一直担任副理事长。1983年起任名誉理事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1981年80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江泽涵是著名的拓扑学家。他是把拓扑学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我国代数拓扑学的主要创建人。他出版的《拓朴学引论》是中国人自己编写的第一本拓扑学教材。江泽涵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为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不动点理论的研究,并于1979年出版专著《不动点类理论》,从而使我国不动点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江泽佳:1920年11月生于湖北汉口 。祖父江绍宗,曾任清湖北黄安知事。父亲江世辉,曾任安徽省水利处处长。江泽佳于194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49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电机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旋回重庆大学任教。1982年12月任重庆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电子学会理事,全国电机工程学位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著有《电路原理》、《网络分析的状况变量法》,译有《线性电路理论》等。
版权所有 安徽旌德江村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网删除。
景区电话:0563-8046446 8048222(营销部) 传真:0563-8047628 手机:15056323306 QQ:2413370569
皖ICP备16016822号-1 技术支持:黄山时亿网络